世界經濟論壇:科技正在創造焦慮的世代

世界經濟論壇一篇名為”科技正在創造焦慮的世代嗎?”報導指出,與十年前相比較,經常上網的兒童數量幾乎增加一倍;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使用,年輕人的焦慮、憂鬱和睡眠障礙明顯增加,特別是壓力、恐懼和孤獨感。

數據顯示, 2019年, 全球八分之一的人(約9.7億)患有精神疾病,其中最常見的是焦慮症和憂鬱症;到了2020年,患有焦慮症和憂鬱症的人數分別增長了26%和28%。心理健康問題仍在上升中,預計會再增加;兒童和青少年亦無法倖免於此。

目前15歲至24歲的年輕人約12億人,佔全球人口的16%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,有七分之一10-19 歲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礙,佔該年齡層全球疾病負擔的 13%。憂鬱、焦慮和行為障礙是青少年疾病和殘疾的主要原因,自殺是 15-29 歲青少年的第四大死因。

究竟,今天的年輕人發生了什麼事?杜克大學(Duke University) 學者妮塔․法拉哈尼(Nita Farahany)在2024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中、以家長身分發表她的感受。

妮塔說,她有一個八歲大的女兒,她擔心女兒從八歲到十八歲、這10年的成長時間中,如果像其他孩子一樣,扣除掉睡覺的時間,會有4.8年的時間花在螢幕前;亦即,她每天會花約4.5小時在螢幕前,沉浸在科技產品中。這不是推測,而是數據所顯示的現實。

這樣的狀況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。她說:「我們正處在一個關鍵時刻!我們的孩子正在參與一個持續進行的實驗,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;但是,一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正視並思考如何正確使用科技。」

一項針對美國青少年進行的研究顯示,從 2014 年-2015 年到 2023 年,表示自己幾乎每天持續上網的兒童青少年比例大約增加一倍,時間也從每天3.5小時增加到每天7小時或更多小時。

科技平台常常故意設計一些功能來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時間和參與度,例如自動播放和間歇性獎勵。自動播放功能讓人們不知不覺中看更多內容,而間歇性獎勵則會讓人不斷期待和反覆使用平台。

這些設計特性會導致同儕之間的壓力,因為青少年會覺得需要一直在線上,保持活躍,才能跟得上朋友的節奏。

妮塔強調,科技不應該佔據兒童青少年的全部生活,還有許多重要成長和發展的需求,也要知道並非所有在的螢幕時間都是有害的,要鼓勵兒童青少年主動運用科技的好處,但關鍵就在於「平衡」。

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科技的設計方式,以尊重兒童全面發展為目標。以芬蘭為例,結合了科技應用來幫助學齡前兒童發展洞察力、技能和思維敏捷度,以對抗錯誤訊息和虛假訊息。

有些非營利組織設立數位公民課程,幫助兒童提升對數位的認知與素養,以及如何做判斷和選擇,以迎接數位化未來並賦予自己力量。

妮塔呼籲,現代父母在現實世界中過度保護孩子,而在虛擬世界中的保護卻是明顯不足,需要有更多的科技規劃和設計,從隱私至上的社群媒體平台到專注於賦予兒童權力,不要讓當代兒童陷入科技的困境,進而改善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議題。

分享:
FB留言

延伸閱讀